新闻中心 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中心
湖北攻坚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计划3年投资1600余亿元建设72个“铁水公”重点项目
发表时间:2021-06-25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6月18日一早,由日本驶来的“华航汉亚1号”集装箱货轮缓缓停靠在湖北省武汉港阳逻港区一期码头,集装箱里共有28辆汽车。当日下午,“华航汉亚2号”集装箱货轮靠泊日本名古屋码头,船上的72辆汽车不久后也将运抵武汉。

这100辆汽车从武汉港阳逻港区一期码头上岸后,将于月底从汉西车务段吴家山中心站通过中亚班列一路向北,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关,运到蒙古国乌兰巴托市。届时,“日本—中国(武汉)—蒙古”海铁联运国际新通道首次贯通,一条江海直达对接中亚班列、横跨东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正式形成,日后将实现每月一列常态化运营。

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,湖北加快建设引领中部、辐射全国、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日前,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《湖北省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(2021—2023年)》(简称《方案》),3年内将投资超1600亿元,建设72个“铁水公”重点联运交通项目,打通多式联运“最先和最后一公里”,为建设国家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、国家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区,引领全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、建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交通支撑。

三年内实现多式联运服务一站通

“加快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,完善‘铁公水空’无缝联接、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是重要一环。”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说,全省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,加快发展多式联运。目前,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、黄石新港铁水联运、武汉粮食物流、宜昌翻坝运输、鄂州铁公水空联运5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入列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,数量位居全国第1位。

今后3年,湖北计划建设疏港铁路12条195公里、等级以上航道1040公里、高速公路11条408公里、疏港公路8条183公里;建设20个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(枢纽),推动主要港口、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、产业园实现铁路互联互通。

根据《方案》,湖北将进一步提高铁路、水运占比,多式联运集装箱量年均增长20%,争取培育5家以上省内多式联运骨干企业,开通20条以上多式联运精品线路;争创7个国家级、12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,建成省级多式联运服务平台,到2023年年底初步实现全省多式联运服务“一站通”。

今年3月,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线贯通并投入试运行,吃水6米内的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。湖北将继续实施水运连通工程,推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开工,畅通中部出海通道;推进汉江航道梯级开发枢纽项目建设,提升汉江通航能力,开工唐白河、松西河航道整治,打通水运南北通道。

航空方面,将重点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(鄂州花湖机场)及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提升改造,加快实施襄阳刘集机场飞行区、宜昌三峡机场、十堰武当山机场改扩建工程,形成“双枢纽、多支线”的运输机场布局,推进湖北成为国际重要航空货运中心。

推进中欧班列衔接江海直航

多式联运核心在“运”,关键在“联”,各方资源互联互通是重要前提。

《方案》提出,发展壮大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,确保武汉、宜昌、荆州、黄石、鄂州5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;组织荆州、荆门、襄阳、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等项目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;重点支持襄阳港、宜昌东站物流中心、十堰林安物流园、荆门沙洋中心港、武汉汉南商品车物流基地等项目创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,全省形成15个以上多式联运项目库。

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铁路通道,湖北将打造5条以武汉、宜昌、荆州、黄石、鄂州为节点的水铁联运品牌线路,推动中欧班列(武汉)与江海直航无缝衔接;开辟和发展3条以上长江中上游、汉江、湘江、洞庭湖区港口至武汉港的集装箱航线,将武汉打造成为川、渝、陕、豫、湘等地区内外贸集装箱目的地港和中转港;开辟5条以上武汉至国内沿海港口及韩国、日本的近洋航线。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,湖北将培育3条以上陆空、空铁联运精品线路,以及3条以上水陆滚装联运精品线路。

根据《方案》,湖北将在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方面发力,鼓励大型物流企业“引进来”,支持本土企业“走出去”,支持武汉、襄阳、宜昌、荆州、黄石等地培育一批本地多式联运骨干企业,开展“一票制”联运,发展区域性、全国性、全球性联运业务,解决各种运输方式“各自为政、各管一段、各赚一块”的问题。


 
上一篇:加快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 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
下一篇: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